在介紹今天的主角之前,先來複習一下,這個由台灣團隊所主導、設計、生產的籃球鞋款DEUX D-1,以三位一體為主導的籃球鞋款,分別為楦頭寬容度、鞋墊引導作用、底盤保護性所設計出來的鞋子,完全就是功能導向至上的鞋款,尤其用上了台灣最強的鞋墊:INXTINCT 引導型鞋墊,讓人印象深刻。
還記得以前籃球偶像劇都會說:這是一部愛與熱情的故事,這句話更適合用來形容DEUX啊!!!
在介紹今天的主角之前,先來複習一下,這個由台灣團隊所主導、設計、生產的籃球鞋款DEUX D-1,以三位一體為主導的籃球鞋款,分別為楦頭寬容度、鞋墊引導作用、底盤保護性所設計出來的鞋子,完全就是功能導向至上的鞋款,尤其用上了台灣最強的鞋墊:INXTINCT 引導型鞋墊,讓人印象深刻。
還記得以前籃球偶像劇都會說:這是一部愛與熱情的故事,這句話更適合用來形容DEUX啊!!!
說到ANTA這個品牌,其實我的印象還一直停留在KG的時期.......(人要認__ )
近年來前後簽下了Rondo以及KT作為代言人,也推出了簽名鞋款,不過因為自己預算都被李寧吃光了, 一直沒有機會體驗這兩個系列的鞋款...
話說前幾天網路上的一則短片,一個瞬間讓大家都學會了字母哥名字的念法:揚尼斯.安戴托昆波XD
來來來,念起來~揚尼斯.安戴托昆波(笑)
KOBE AD,後KOBE時代!!
鞋款的命名,則是KOBE AD->KOBE AD NXT->KOBE AD循環,雖然總是讓人搞不清楚到底是在說哪雙KOBE AD,可還總是佔有一席之地,其中有著NXT名稱的鞋款,都是有用上創新科技的鞋款,而18-19球季的新科MVP-字母哥,就是最新一代KOBE AD 2018的愛用者;另一方面也讓人更加好奇,以後衛鞋款為出發點設計的鞋子 ,卻得到以統治禁區的字母哥青睞(當然字母哥的身手也相當全能)。
這1.2年,在PG推出了個人代言鞋款後,頗受好評的實戰表現及CP值,讓PG系列鞋款的能見度,猶如星火燎原(好像太誇張XD),從NBA場上到街頭鬥牛場,都有相當高的能見度阿,NIKE推出的PG系列裡,1.2代都有著各自的擁護者,而在此時,NIKE將PG1中,頗受好評的鞋頭魔鬼氈設計,移植到PG2的鞋身上,誕生出了PG2.5,希望可以讓鞋子滿足更多人的需求,到底,這改變是相乘還是牴觸呢??直接場上見囉。
Jordan FLY WADE-first impression初探
從WADE加入Jordan的懷抱開始,心中就開始期待的WADE的簽名鞋款問市,從WADE在CONVERSE期間就開始穿它的鞋款,雖然到JORDAN這期間WADE也穿過不少JORDAN鞋款,到今年的EVOLUTION 85、JORDAN 2011等等,也都是超正點的鞋子,不過卻總是少了那麼點東西的FU.
還記得大約10年前,在那個youtube還不盛行的年代。
卻有著一位高中生的比賽影片,在網路上散布開來..連當時統治著NBA的俠客歐尼爾,都還特地撥空前往看他的球賽!!!
過不久~隨著LEBRON以選秀狀元身分進入NBA~
話說大部分的人對Asics籃球鞋的認識,許多人都是從井上老師的灌籃高手開始的吧,當然我也是XD
從最多人熟知,澤北榮治實著的音符鞋,到已經絕版的三井壽戰鞋-金太陽,或許,Asics的籃球鞋在台灣能見度並不高,可是近年來,有著越來越多令人驚訝的鞋款出現,之前的EG03,便已經有著令人驚訝的實著感,而這次,Asics壽命最長的籃球鞋系列,Gelburst 22,22年了耶!!!也是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囉,所以走出新的風格,也是讓人很是期待阿~
還記得我嗎~我叫"飆風玫瑰",大聲點聽不見!!
甫進入NBA,便以驚人的速度及爆發力讓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成為風城的新希望!無奈在剛拿下NBA賽季MVP的當下,卻經歷了讓人挫敗的膝蓋傷勢。
曾經受過傷的球友們,包括我在內,更是能夠體會那種無法上場的挫折感與失落。身為NBA頂尖後衛,連續兩季遭受巨大的傷病纏身,卻依舊堅持不懈,這不是每一名球員都有的堅忍意志力阿。
話說在adidas 首次發表Crazylight系列鞋款時,驚人的輕量化、透氣性且兼具包覆性及優異的抓地力,一時之間瘋迷了球鞋界,讓鞋迷們重新定義了籃球鞋的思維。
在2013年初,adidas再次為球鞋界丟下了顆震撼彈,就是Boost材質的問世,由數千顆微型膠囊所組成的中底,緩衝性、回饋力、腳感表現都是一流的水準,且這專利技術,耐候性及耐用性都極佳,所引起的好評波瀾,如同漣漪一般,擴散開來,穿過的都難以忘懷她所帶來的穿著感受。
NBA 今年休季的重磅新聞,無非就是年度 MVP-ROSE 轉戰大蘋果紐約尼克隊,以及背號換成 25 號 !! 這也是 ROSE 高中的背號,用來紀念他的前輩 Ben ,但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飆風玫瑰的破壞力,總是讓人覺得棘手不堪,配合上他的爆發力,要打造出一雙可以搭配他炙熱身手的鞋款,可不簡單呢!
全新一代的 D ROSE 7 從發售前網路上的討論就已經發燒發熱的發酵著。這款呼應著 ROSE 本身比賽風格的鞋款設計,搭配真正的全腳掌 BOOST 中底配置,令人期待的緩衝及回饋感,加上鎧甲般的腳踝穩定配備、鞋面的細紋設計,讓人無不期待全新一代的 ROSE 會帶來什麼樣的感受,可以讓 D ROSE 沒有後顧之憂,盡情在球場上發揮。
鞋底設計上,承襲了自 ROSE 5 開始配備的 100% Full-Length 全掌尺寸的 BOOST 中底。 D ROSE 自己本身都對 BOOST 喜愛不已,甚至這樣敘述著: BOOST 實在是太舒服了,我甚至已經無法在穿上沒有 BOOST 的鞋款 !!!
最近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出低筒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LBJ ??從AZG開始就出低筒版本了,還記得當時田壘穿AZG LOW超帥,(只是明明叫AZG LOW卻沒有配置ZOOM)
而JORDAN從17代開始,就一直出現不同版本或是不同筒高,像是18.19.20,都出現了許多版本,但是記憶中,正式將鞋子沒有太大的變動改為低筒版,應該是Jordan 21代開始的吧,算一算,唉呦,都已經10幾年過去了,低筒也已經變成了另一種不成文規定,畢竟現在喜歡低筒與高筒的人,都不在少數,多了選擇也是挺不賴的。
而今天,說到Jordan年度旗艦款31代,對於高低統一併來做個比較囉。
丁仔:178cm 82KG
早期打小前喜愛切入,現在有運動就好XD
今天的主角,就是這兩位^^
鞋面:如出一轍的鞋面設計,使用漸層編織鞋面Flyweave搭配飛線鞋帶孔,前端編織到腳跟皮質的漸層工法,在鞋款中首見,相當漂亮的鞋面技術。
中底:使用FLIGHTSPEED緩震技術在全腳掌ZOOMAIR的基礎上,氣墊的後半段使用了緩衝材質包覆,前腳掌則是直接踩踏在氣墊上,中底前半段則使用上了FlightPlate的靈魂,Pebax均力板,所以在均衡釋放全腳掌氣墊的緩衝力又加強了穩定,是否真的這麼威,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另外在低筒版本,也是完全沒有簡配,直接整組移植,有誠意阿~
大底:使用上X刻痕的全腳掌設計。
一,腳踝支撐:
Jordan 31:8
Jordan 31 low :6
對於Jordan 31,初上腳最驚訝的第一個感受,就是在一拉緊鞋帶,腳踝立即感受到凹凸有致的包覆,加上鞋領是雙層設計,在外層皮質穩固內裡面還有一層彈性包覆,完全是讓人有著即刻感受的好設計,加上鞋面只有腳跟是使用皮質,活動起來並不會有太大的不便,是個令人讚賞的好腳踝^^
而Jordan 31 low則是降低統高後,採用皮質鞋領的設計,在阿里基斯腱處使用凹槽來增加靈活性,對於這低筒,單層又只是一般填充的腳踝支撐並沒有太多的期待~
BUT!! 不期不待的前提,卻有著意料之外的固定性,不跟腳的問題也都沒有出現,也許是整體感受低筒版的版型較高筒版小些,所以固定性反而變好了,並不是頂尖,倒也不用擔心就是了。
二,抓地力:
Jordan 31:6.5
Jordan 31 low:7
還記得Jordan的年度代言人,威少在當時穿上的Jordan 31合體鞋嗎,傳言就是因為偏愛較高的抓地力表現才請團隊另外打造了合體鞋,但是Jordan 31的大底設計,真的如此不堪嗎??
以全腳掌X刻痕,希望可以提供不同方向的抓地力,上腳後,因為剛好與朋友約戰在室外PU場地,當時穿著高筒版,讓人意外出現了打滑,且單就"轉向"、"第一步"等等,抓地力及反應性的表現,真的讓人懷疑這是年度旗艦款??
但是之後在經過擦拭後,再戰室內木質地板,整體抓地表現卻有的明顯的提升,雖然有所提升,但卻也稱不上頂級抓地力,或許是在前腳掌的中底就只有氣墊與大底的存在,加上偏軟的大底材質,而且全編織鞋面的鞋頭,單就固定性感覺還有加強的空間,所以綜合下來,這邊扣一點,那邊少一些,抓力地的地方就會有點力不從心的感覺。
幾次實戰下來,抓地表現真的讓人擔心,但是若是在乾淨的室內場地,其實表現也還OK囉。
而另外之後購入的低筒版本,因為稍早有了高筒版的感受,所以一開始並不太做太激烈的動作,可是完全相同的大底刻痕,卻讓我感覺低筒版的抓地力感受有明顯的比較好說,莫非是材質上面有做了變動???
這是個令我疑惑的地方呀。不過我倒是穿得很開心,至少不用像穿著高筒打球一樣,一直擦鞋底。
三,緩衝性:
Jordan 31:7
Jordan 31 low:7.5
自從Jordan 28代問世的FlightPlate科技延伸到現在的FlightSpeed,一直都是Jordan的近年主打的中底科技,其中中底置入的Pebax板,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除了將氣墊的緩衝最大化之外,也同時提供平均受力以及穩定的角色,而31代則是第一雙使用上全腳掌zoom air氣墊搭配FLIGHTSPEED的鞋款,但是全腳掌這麼大面積的氣墊,穩定性會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還記得之前許多氣墊凸起的案例,所以這次31代的全腳掌氣墊後半段,則是用緩衝材質包覆起來,而Pebax均力板則是放置在中前段,直接接觸著zoom air,由網站快傳體育的解剖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中底的配置。
pic from 快傳體育
前腳掌直接踩踏在氣墊上,中間只隔著黑色Pebax均力板,使用全腳掌的用意我覺得應該並不是想要有著像墨鏡鞋那樣的柔軟腳感,而是希望可以增加緩衝性,且在前腳掌加入Pebax均力片來提升反應性,長時間穿著下來,他給你的感覺,是一直默默的在工作著,但是你若想要有像是Jordan 28或是30那樣令人深刻感受的氣墊感及推進,31代並不會給你這種腳感,但是卻可以很均衡的發揮作用。
換個說法,有些腳感很彈的鞋款,穿起來爽度很夠,可是若長時間時戰下來,雙腳卻會有明顯的疲累感~
而有的鞋款穿起並沒有給你太明顯的作動,但是打完球,雙腳卻是輕鬆的,我想,31代應該是屬於後者吧。
PS:而31代有著另一個有趣的感覺,穿著31代,有著漸入佳境,越穿越好穿的感覺,像是要訓鞋一般,
但是低筒版卻在一開始穿就讓人覺得頗合腳舒適,感覺低筒版穿著起來一開始就有更好的契合度,到底??
一位球員要推出個人代言鞋款,除了球技之外,人氣與對運動的態度,會是另一個重點。
而一雙鞋款要吸引你的注意,除了傳頌的好口碑之外,代言人的號召力也是另一個吸睛點。
喬治男孩一路上,認真的態度與沒被傷病打倒的精神,讓他在已經很吸引眼球的球技上,又更加分了許多,是不;而在PG1已起了許多實戰派的好評之後,最近推出的PG2,也在球友間延續了前一代的好評價,更有許多人稱他為PG1 elite,或是升級版的PG1,而喬治男孩自己是這樣子表述的,在許多人喜歡他的鞋子與有著期待,他更需要在PG2的表現上"不付所望"。
是的,我又換了紅鞋帶~
丁仔評測
身高:178cm
體重:82KG
屬一般腳型,打球習慣以切入,急停等前鋒打法為主。
一,腳踝支撐: 5.5
當然以一雙中低筒的鞋款來說,腳踝支撐絕對不會是他的主打,而有穿過PG1的朋友,一定因為一開始超難套進去的穿著感有著深刻印象,若你還有穿護具的習慣,那當下可能會冒出一句語助詞....
而在PG2上,對於腳踝的穩固改變了方法:在PG1上就是緊就對了,給你最直接的固定,但在PG2上,腳踝內處,加了一圈環狀填充來包覆你的腳踝,加上拉高的鞋領設計,像是有人扶著你的阿里基斯腱一般,非常的舒服,另一方面加大的鞋領開口,在穿脫上也友善許多,以鋒衛的切入打法來說,靈活包覆絕對足夠,而且舒服絕對,但是若你是在內線討生活的人,就不是那麼的建議,其實腳跟沒有其他的加強支撐設計,偏柔軟了些,雖然鞋子本身還是有內置鞋中段的TPU穩定片,但是整體表現就穩固來說,相較PG1弱了點,且在跑動的時候,加大的鞋領看起來甚至會有不緊的錯覺,但對我來說已經很夠用了,加上鞋子內裡那一圈包覆,真的讓人很有愛。
二,抓地力:8
大家還記得PG1第一次上腳的感受嗎?那種前高後低的感覺,前腳掌大底有點凸出於鞋子的感覺,甚至有點硬派的AJ28的感覺,抓地的感覺,就像是前腳掌有個耙子釘在地面來帶動,甚至要先適應個幾場才會熟悉他的感受,也會有點轉向不足的感覺,而這次的PG2,採用了向四面擴散的波紋刻痕,而且在中底的厚度設計上,在鞋子中段的外側,也有特別的加強厚度做支撐,整體感覺在抓地力不減的前提下,靈活性轉向性都變好了,搭配上鞋面的設計主軸-->注重前腳掌與鞋中段的包覆,整體雖然沒有KYRIE系列那樣令人驚艷,但是靈活的摩擦感受是好的,而且你也跟我一樣喜歡以鞋子前段做動作,例如切入或變向,你會喜歡上她。
PS:整體刻痕就有如 KOBE 5一樣的細刻痕,雖然三月瘋版本已經使用上XDR材質,但是打室外PU場地,2場各約3小時下來,磨損有預見的一般,但是在室內場來說,倒是不用太擔心,至於要問我有多耐用,因為習慣多雙鞋輪值的我,這不是我會太過注重的地方,抱歉了。
自從KOBE的全新系列KOBE AD上線以來,一直想要對這3雙有著各自個性的傢伙,好好的談一談,可惜事與願違,總是只帶著其中1.2個出門,要不就是碰上背傷,手腕手肘(還是右手)肌腱發炎,膝蓋腫脹,還遇上連續的下雨發霉日....(跪)所以,真的不是不寫啊(摳鼻....)
離題完來先介紹一下這三個傢伙的標準配備吧!
NIKE KOBE AD
。FLYWIRE鞋面
。全腳掌LUNARLON中底(前腳掌約厚14.2mm)
。後腳跟ZOOM AIR (約65*45mm 厚8mm)
。ortholite鞋墊
NIKE KOBE AD NXT
。開闔式鞋面與全新的鞋帶系統
。全LUNARLON+後腳跟ZOOM AIR可置換鞋墊
KOBE KOBE AD MID
。FLYWIRE鞋面
。全腳掌LUNARLON中底(前腳掌約厚16.6mm)
。後腳跟ZOOM AIR (約74*48mm 厚14mm)
。碳纖維穩定片
。ortholite鞋墊
一:腳踝支撐
KOBE AD:5
KOBE AD NXT:6.5
KOBE AD MID:6
其實以中低筒來說,原本腳踝支撐性原本就不是強項,所以重點反而落在有沒有辦法將雙腳有效的鎖定在鞋子裡,在做出動作時,雙腳的伏貼,跟腳與否。
KOBE AD:在腳跟外處有著TPU環繞,加上鞋領處填充很紮實,但是TPU的高度只屬一般,加上鞋帶孔與加厚的鞋舌,會出現傳統鞋款常見,無法很有效率地將鞋帶束緊,若配戴上護具,腳跟在鞋子裡面的不安全感會稍微加深,不是說他不好,只能說是一般。
KOBE AD NXT:在全新的鞋帶系統與腳跟大面積的環狀塑料片加乘下,腳跟的穩定性很好,初期上腳時腳跟阿里基斯腱處甚至會有些許的異物感,雖然一片式鞋面設計鞋舌處非常薄弱,但是鎖定的效果卻比意料中好。
KOBE AD MID:三雙KOBE AD中筒高最高的一雙,中筒設計,但是腳踝處填充並不算厚,所以伏貼反而變成了重點,腳跟內痔的杯狀穩定片加上中底的碳纖版相互作用,有種類似KOBE X低筒版的錯覺,不是最頂尖的表現,但丁仔還蠻喜歡這穿著感的。
而腳踝支撐另外的一個重點,在於鞋子尺寸的選擇上,其實低筒鞋款在這邊還蠻吃尺寸的,加上這3雙KOBE AD,版型差異很大呀(不要這麼亂好嗎~),所以在實戰後,也發現了鞋子尺寸上的不合適,只好脫手再換合適的尺寸(跪..),這邊提供丁仔自己實著的感受。
丁仔自己是屬一般腳型。
KOBE AD:紮實的鞋面填充,丁仔自己是穿原尺寸,但若要穿戴護踝,強烈建議大半號!!
KOBE AD NXT:雖是薄型的鞋面材質,但是鞋面的包覆性頗重,雖然丁仔自己是穿原尺寸,但是這雙有一點挑腳型,建議要去實體店面試穿,尤其是腳背與腳跟處的感覺。
KOBE AD MID:我自己是穿小半號,這雙鞋子的鞋內空間,超寬敞的,第一次上腳有種穿上原祖HYPERDUNK 2008,或是LBJ 7的錯覺,異常的空洞感,強烈建議小半號穿著阿。
二:緩衝性:
KOBE AD:5
KOBE AD NXT:8.5
KOBE AD MID:7
KOBE AD:雖然中底配置是全腳掌LUNARLON加上後腳跟的ZOOM AIR,以及密度偏高的歐士萊鞋墊,但是上腳後,這腳感,真的是LUNARLON ???,完全"韌"到以為自己是穿phylon一般,腳跟的8mm ZOOM AIR,存在感也是異常的低,可說是我穿過最無感的lunarlon了,彷彿是穿上了加厚中底的K3一般,曾經一度覺得是鞋沒訓開,還穿去跑了2次跑步機,結果只能說,你真的讓我蠻失望的,甚至實戰一開始還讓我足弓有點酸說,但是對於強調反應性及喜歡前腳掌有厚度的朋友,若要把它當作訓練鞋,以現在的CP值倒也還可以。
KOBE AD NXT:這傢伙,運用KOBE系列最受好評的可置換中底技術,幾乎完全將KOBE 11的LUNARLON鞋墊加上後腳ZOOM AIR移植到NXT上,如出一轍的前腳掌類NIKE FREE切割,LUNARLON腳感的舒適,絕對會讓KOBE迷們想起KOBE 系列的美好,優異的腳感,緩衝,大大的ZOOM AIR,這才是KOBE 呀,尤其與KOBE AD分腳穿時,差異的感受更是明顯。
KOBE AD NXT鞋墊 VS KOBE 11鞋墊
KOBE AD MID:在經歷了KOBE AD後,這雙寫著一樣配置的KOBE AD MID,不免讓人有點擔心,但是上腳後,大大的鬆了一口氣,這才是LUNARLON,但是中底是比較注重反應性的校調,加上腳跟的氣墊也有感許多,就像是KOBE X 的兄弟一般腳感,直覺的感受就是,這是雙很好的實戰鞋,你可以很放心你的膝蓋!!在緩衝性,反應性上有取得很好的平衡。
三:抓地力
KOBE AD:5.5
KOBE AD NXT:8
KOBE AD MID:7.5
以抓地力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大底刻痕的設計以及大底材質的運用,幾乎佔了70%,不過另外包括大底面積,還有防側翻outrigger設計,以及中底穩定設計,也都會影響到這個表現。
KOBE AD:前腳掌滿滿的三角刻痕,一度讓我聯想起2k4的美好,上腳後的表現,也算是中上,但是踩踏起來,前腳掌的貼地感受並不好(中底太硬??),加上大底的面積,前腳掌的寬度算是一般,所以影響了他的抓地力表現,
另外丁仔卻一直出現了一個問題,在比較大幅度切入時,外側腳掌有時會忽然有種異物感,就像是採到小東西,或是鞋子耗損到最後,大底翻起的感覺,而在連續出現了幾次,有次切入還打滑,我才正視這個問題,仔細一看,在切入的時候,前腳掌中底與大底的地方,產生變形,讓外側的防側翻設計因為變形而滾到鞋底,小小的防側翻點在變形後被踩到,所以會有打滑及異物感的情形!!
難過看到許多人的KOBE AD前腳掌中底的外側,都有摩擦或是髒污,這對於喜愛切入的朋友來說,這可很傷阿~
KOBE AD NXT:與KOBE AD如出一轍的大底刻痕,但是使用上冰底材質,可以說是室內場抓地力的保證,在實戰後論是內外也確實都表現出了令人讚賞的好表現,而可置換中底與模具技術的成熟,加上LUNARLON鞋墊厚度的設計剛好,雖然腳感偏軟了一些,但卻沒有影響對於抓地力的表現,試探步,切入等等,不拖泥帶水的好樣。
KOBE AD MID:與另外兩個鞋不一樣的大底刻痕,密麻麻的輻射狀科痕,實戰表現有著超過預期的表現,結果應該要歸功於前腳掌加寬的大底設計,還有中底碳纖板的加成,偏向反應性校調的LUNARLON中底,讓整體表現加分不少,若要說他的缺點,應該就是過細的刻痕卡到小石子,以及耐用性了吧。
四.包覆性舒適度:
KOBE AD:6
KOBE AD NXT:8.5
KOBE AD MID:7.5
KOBE AD:使用上非常紮實的鞋面設計,環狀包覆鞋身的飛線連接到鞋帶孔,單單就鞋面包覆性其實是很不賴的,但是透氣性只屬一般,堅若磐石的中底踩踏感,拖累了不少分數,絕對。
KOBE AD NXT:使用TPU材質的開合式鞋面,加上全新的鞋帶系統,包覆性及穩定性,其實比想像中好,實戰下來也完全沒有悶熱的感受,延續可置換鞋面的好評,這雙鞋子的舒適性,包覆性等等,甚至想要稱他為KOBE 11 Elite,或是KOBE 12,唯一小小的意外,就是剛上腳腳跟會有一點點的異物感,小卡腳,但絕對瑕不掩瑜。
KOBE AD MID:大面積的飛線鞋面,其實在前腳掌鞋面內側,還有加強包覆的補強在鞋面裡,但是偏薄的鞋身與偏大的鞋型,削減了她的包覆性,尤其在透氣性的表現,露出了他的竅門阿(就是說不好啦),但是中底也有著水準上的表現,實戰鞋來著。
五:總結:
對於這3雙KOBE AD,其實最推的非KOBE AD NXT莫屬了,幾乎全面勝出,從王牌設計師ERIC所設計的全新鞋面與鞋帶系統,一直到甜美的腳感,很有辨識度的外表,只是要忽略她不太美麗的價格,而KOBE AD MID這雙,有了碳纖板加持的實戰派,無論各方面都很均衡的表現,也是對於有穿戴護具要求的朋友,最合適的一雙鞋,只是在尺寸上要注意一些,至於KOBE AD,我的感受是,其實你是子系列吧,不要裝喔XD
也歡迎大家幫忙補完即提供你的穿著感喔^^
新年KOBE AD鞋評獻禮,以上!!
在2016年,可以說是adidas讓Boost科技在球鞋上大放異彩的年度,幾乎所有位置及打法的朋友,都可以在Boost籃球鞋上,找到自己所需,而其中,獲得不少票數的鞋款,便是由灰狼隊選秀狀元AW所代言的鞋款,有著籃球鞋的UltraBoost之稱的-adidas CrazyExplosive。
挾帶著成熟校調功能導向的全腳掌Boost緩衝中底,加上由編織科技所打造的knit鞋面,外側包覆Boost材質的塑料籠狀包覆層,還有低調的8字狀3D Torsion 穩定科技支援,這光是科技給分,不給個9.5,說不過去吧!!
如果有機會讓你設計一雙屬於你自己的球鞋,你會怎麼做呢??